
近日,在调解工作人员的见证下,寻甸县金所街道清海社区某村因土地界限纠纷积怨三年之久的村民王某与季某,握手言和,重拾邻里温情。

王某与季某既是同村乡邻,又是沾亲带故的远亲,两家承包地相邻,原本相处和睦。三年前,双方因一块相邻地块的界限划分产生分歧,各执己见,互不相让。矛盾逐渐升级,从最初的口角争执演变为过激行为:王某为阻止季某“越界”,用石头、树枝封堵了季某家农田的必经之路;季某气愤之下,私自砍伐了王某地埂边的10余棵树木,还拆除了地头的简易看护房。期间,村委会多次调解无果,双方曾诉至法院,但因缺乏明确书证、情绪对立严重,纠纷始终未能根治,两家人也渐渐断了往来,成了村里人人皆知的“冤家”。

今年,金所街道推进基层矛盾排查化解专项工作,王某与季某的纠纷被列为重点案件。街道高度重视,牵头成立专项调解组,整合司法所、综治中心、执法大队及清海社区工作人员力量,启动“多方联动”调解机制。调解组先深入田间地头实地勘测,走访知情村民,核实土地历史界限,查阅承包档案固定事实依据;随后采取“面对面沟通+背对背疏导”方式,一方面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相关法律条文进行释法明理,指出双方过激行为的不当之处,另一方面用“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耐心劝解,引导换位思考。

经过连续4天的不懈努力,双方情绪逐渐平复,最终达成一致协议:
季某一次性赔偿王某树木及看护房经济损失4600元,王某清除阻碍通行的杂物,双方整理出一条宽1米、长25米的土地作为生产道路,保障两家农耕通行。调解现场,两家人签完协议书后,紧握双手互道歉意,表示今后恢复亲戚往来,和睦相处。
此次调解以“实地办公、情理兼顾”的方式,既依法维护了双方权益,又修复了濒临破裂的亲情邻里情,为基层矛盾化解提供了高效务实的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