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寻甸县综治中心联合寻甸县人民法院、寻甸能拍法服调解中心、塘子街道综治中心,深入塘子街道坝者村委会,成功化解一起历时一年多的交通事故衍生的纠纷,用实际行动践行“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理念。
纠纷难解:旧怨叠加新矛盾
时间回溯到2024年5月10日,李某驾驶电动三轮车与杨某的电动车发生碰撞,造成杨某右脚脚踝受伤。李某虽及时承担了5000余元住院治疗费,但此后双方因其他琐事积怨渐深。一年多来,村委会、塘子街道多次介入调解,均未能打破僵局。
2025年10月18日,李某来到综治中心反映,因纠纷长期未得到解决,杨某儿子驾驶大货车堵塞李某通道,导致其无法正常开展农业活动。这一情况让原本未消的旧怨再起波澜,若不及时处置,很可能引发更大冲突。
快速响应:多部门联合“出诊”
接到诉求后,寻甸县综治中心迅速开展分析研判,考虑到杨某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且道路堵塞问题需现场核查处置,便立即启动“中心吹哨、部门报到”联动机制,第一时间联合寻甸县人民法院、寻甸能拍法服调解中心、塘子街道综治中心组建专项调解组,决定将调解现场“搬”到村民家门口。
10月21日,调解组前往坝者村委会,在坝者村委会的调解现场,工作人员分别倾听双方诉求,耐心梳理矛盾脉络,县法院法官从法理角度解读责任认定,寻甸能拍法服调解中心人员从情理层面疏导情绪,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则居中协调,打破双方沟通壁垒。

就地化解:司法温度暖民心
“大家住得这么近,抬头不见低头见,别让矛盾绊住了日子。”调解员用通俗易懂的家常话,将法律条文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的道理,既明确了双方在纠纷中的责任,也引导彼此换位思考。
经过一小时的耐心调解,杨某当场同意挪走车辆,保障道路畅通;李某也对杨某进行一次性伤害补偿,双方握手言和,一场持续一年多的积怨就此化解。“没想到我们跑了多次没解决的事,你们上门就办好了,真是太感谢了!”李某握着工作人员的手说道。

此次上门调解,是寻甸县综治中心深化“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矛盾化解机制的生动实践。下一步,寻甸县综治中心将持续统筹入驻部门、乡镇(街道)第三方调解机构等调解力量,把调解服务送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让公平正义浸润人心,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