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人避之不及的死亡现场,他们是最早到达的人;在扑朔迷离的案件背后,他们是寻找真相的“幕后英雄”,游走在生死之间破译“死亡密码”,只为还原事实真相。他们用专业和坚守,为生者权、为死者言……“选择法医,就是选择了一份责任”。寻甸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陈仕健就是法医队伍中的一员,从警5年来,他用专业与智慧冲在400余个一线勘查现场,为无声者言,为生者权,为逝者安。
初入警队从迷茫到坚定
2020年,陈仕健从昆明医科大学毕业,怀揣着对正义的执着和对真相的敬畏,踏入了寻甸县公安局刑侦大队的大门。那时的他,面对未知的未来,心中既有憧憬,也有忐忑。为了更快速进入工作角色,陈仕健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在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帮助下,他逐渐褪去青涩,在法医这条路上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法医工作现场复杂,不仅要面对血肉模糊的现场、高度腐败的尸体,还要冒着被传染疾病、吸入有害气体的风险……工作场景的恶劣程度,常常难以用语言来形容,刚接触法医工作时,陈仕健也曾因现场的血腥与残酷而心生怯意,但他从未言弃,因为他深知,法医就是为生者权,为死者言,看到暗藏的犯罪嫌疑人被刑事科学技术拨开面纱和伪装,看到受害人冤屈得以昭雪,再多的艰辛他觉得都是值得的。
5年来,陈仕健累计出勘各类现场400余起,从非正常死亡案件的抽丝剥茧,到盗窃、故意伤害案件的细致勘查,陈仕健用他精湛的技术、严谨的态度还原案件真相,总能让蛛丝马迹“开口说话”。凭借着过硬的专业技能,陈仕健在2025年度昆明市公安机关刑事科学技术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技术标兵”称号。
执着专注 解密无声证言
谈起破案,陈仕健笑着说,“再多的苦也比不上指纹比中时那一刻的甜。”在他眼中,物证不再是一个个简单的纹路,而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能与他对话、交流,带领他重构现场、维护正义。
物证信息工作是刑侦工作的基础,是一项细致、严谨和相对枯燥的工作,要求刑事技术人员每天通过电脑对多种痕迹进行查询、比对和检验。5年来,陈仕健梳理、归档500余份物证。在同事眼中,他对疑难案件有一种“执迷不悟”的倔强,在多起尘封多年的命案积案中,他凭借着执着专注,对关键物证认真分析、反复推敲、全面论证,力求为侦查破案提供线索和证据。有时为了看比对结果,他经常在电脑前一坐就是数个小时,通宵早已是“家常便饭”,在他和同事的不懈努力下,最终找到关键线索,让真凶伏法,还了受害者及家属一个公道。
精益求精 工作“完美主义”
5年多的刑侦工作生涯,陈仕健不仅将钻研好学的精神用在刑事技术各个专业,还与时俱进,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凭借法医专业的敏锐洞察力和精湛的技术,从中提取出关键线索,为案件侦破指明方向。
面对矢口否认的犯罪嫌疑人,他灵活结合刑事技术工作开展审讯,最终成功攻破犯罪嫌疑人心理防线,如实交代案情。针对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电诈案件,他充分利用声纹采集技术,提取有力物证,让多起悬案得以告破。在云南省2024年公安机关声纹破案会战中,陈仕健通过辨听300余份声纹检材,成功完成10余起身份识别,为案件侦破提供了新思路。从警以来,陈仕健累计完成5000余份声纹、虹膜样本采集工作。
“我们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坏人。”陈仕健自始至终坚守“出的每一份鉴定报告都要零差错。”5年来,陈仕健出具了10余份法医学死因鉴定报告、20余份亲子鉴定、150余份伤情鉴定报告。“鉴定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必须对每一个细节负责。”他常常这样要求自己,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让他的鉴定结论既经得起专业检验,又获得了群众的信任。
五载春秋,岁月在勘查箱的磨损中流逝,在显微镜下的标本中沉淀。每一次与逝者对话,每一份严谨的鉴定,都是陈仕健对职业初心的坚守。展望未来,他将继续以科学为剑,以证据为盾,在追寻真相的道路上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