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安徽桐城那条浸润着礼让精神的六尺巷,至今仍在中华大地上传颂着邻里相处的智慧。而在滇东北的寻甸县,新时代的人民警察正以“公平尺”为笔,在田间地头续写着现代版的和谐篇章。当传统美德遇见法治思维,当丈量土地的卷尺化作衡量公平的标尺,一场场剑拔弩张的邻里纠纷,正在这把特殊尺子的丈量下化为乌有。
近日,寻甸县先锋派出所的报警电话划破了乡村的宁静。老马与老李两家因排水沟界限争执的怒吼,让相处三十余载的邻里情谊濒临破裂。接警民警轻抚口袋中那柄磨得发亮的卷尺,深知这方寸之间的较量,考验的不只是执法智慧,更是对“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
抵达现场时,两家人正隔着斑驳的土墙激烈争辩。老李家新建的房屋地基如一道分水岭,将原本畅通的排水沟截成两段。民警没有急于评判是非,而是先为情绪激动的双方递上温水,待火气稍歇,方才展开那张写满岁月痕迹的“公平尺”。这把看似普通的钢卷尺,实则承载着寻甸公安独创的“三三制”调解法:三次实地勘测、三方共同见证、三套解决方案。
在村支书、老党员和周边邻居的注视下,民警半跪在泥地上,将卷尺一端固定在1987年宅基地确权时的界桩处。随着钢尺缓缓展开,泛黄的权属证书与卫星影像图不断比对印证,每一寸土地的归属都在阳光下无所遁形。当测量结果显示老李家地基确需内缩30厘米时,现场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叹——这个精确到厘米的数字,既保障了排水沟的最低宽度,又为双方预留了合理的建筑空间。
“争了月余的输赢,原来就差这把会说话的尺子。”看着民警裤管上沾染的泥点,老马率先伸出布满老茧的手。老李也憨笑着从屋檐下拎出陈年苞谷酒:“今晚都到我家吃杀猪菜,咱们不醉不归!”这场持续月余的纠纷,最终在卷尺收拢的脆响中化作邻里间更深的羁绊。
今年以来,寻甸公安的“公平尺”已丈量过63起土地纠纷。这把穿梭于阡陌巷道的钢尺,丈量的不仅是土地边界,更是执法温度与群众满意度。在柯渡派出所,民警将“公平尺”与无人机测绘技术结合,为易地搬迁户绘制立体权属图;在塘子派出所,“公平尺”调解室墙上挂满了当事人摁着红手印的调解协议,每份文书都附有精确到毫米的测绘图。
丈量土地易,丈量人心难。未来,寻甸县这把“公平尺”还将继续丈量更多的30厘米、50厘米,在云岭大地的村村寨寨,刻下一个个关于公平正义的新刻度。